查看原文
其他

焦虑、担忧?教您化解医学隔离期间容易出现的3大变化

广东疾控 2020-09-07

声明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传播团队联合出品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在新冠疫情早期,广东疾控为大家解释了什么叫医学隔离观察。需要复习的同学可以点击这篇《寻找密接、医学观察如何保障你我健康?查看。目前,对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都会要求在指定地点进行医学隔离观察14天。






医学隔离观察期 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一方面,隔离人员牺牲外出自由,每天需监测自己的体温变化和相关症状,由于时刻担心自己是否会感染,部分人员会出现焦虑、紧张等问题。


「各种各样的问题随之而来......」



那么

隔离观察人员易出现什么样的心理问题?

有哪些明显的心理变化?

隔离观察人员该如何处理其常见的心理问题?

维护好自己在此期间的心理状态?

如何进行心理防护呢?


根据心理学理论,我们可以基于认知—情绪—行为的视角,认识与理解隔离人员常见的心理变化;并进一步基于该视角帮助隔离人员进行自我调整与自我防护,让他们更好地度过隔离观察期。



THEORY.






隔离观察人员

常见的心理变化


CHANGE

1

 认知变化



第一

隔离人员易认为自己的处境极端糟糕,认为自己处在一个最悲惨的境况之中而难以承受,即出现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如:“被隔离是天下最糟糕的事情”“要是我隔离不当使家人被感染的话,我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如果我真的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我将无法活下去”。



第二

隔离人员容易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认为某一事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即出现“绝对化”的不合理信念。这种观念往往以“应该”“必须”或“不能”等词语表现出来。如:“我不能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我必须顺利度过医学隔离观察期”。



第三

隔离人员易根据自己获悉的部分、消极的信息,对自己(或他人)的某个方面品质和潜能作出消极预测,即出现“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如:“这次若真的被感染了,说明我是一个笨蛋”“我一家三口都被感染了,我是一个失败的母亲、一个失败的妻子”。


CHANGE

2

 行为变化



第一,隔离观察人员容易出现茫然、发呆等行为抑制反应,生活被动、疏懒,日常活动减少,整日卧床,不愿与人交流。




第二,部分隔离人员可能出现过分清洁、消毒行为,不停地在手机、互联网上查找新冠肺炎相关信息,甚至不断地在网络上寻医问药。




第三,有的隔离人员会抱怨和迁怒他人,表现为不配合隔离观察、与他人关系紧张,甚至可能出现冲动性的攻击行为。极少数人可能出现饮酒、胡乱吃药等行为。





CHANGE

3

 情绪变化




第一,隔离观察人员最突出的情绪是恐惧和焦虑。




如:担心自己感染,反复回忆可能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时的细节,过分关注自己的状况及其变化,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濒死感。若此类情绪长时间未得到缓解,可发展出明显的疑病症状,并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致减退、思维迟缓等抑郁样特征。




第二,隔离观察人员也容易出现悲伤、抑郁等情绪。



部分隔离观察人员可能会认为新冠肺炎无药可治,担心自己隔离不当而将病毒传染给亲友,或因停工停学而延误了原有的发展计划而悲伤、难过、抑郁等,有的甚至出现自杀意念或行为。也有少数隔离人员可能表现为急躁、易怒。





第三,隔离人员还容易表现出羞耻感、被排斥感、孤独等自我封闭的情绪状态。居家隔离可能会产生羞耻感,担心被小区居民、村里乡亲排斥与歧视,或担心被亲朋好友疏远而倍感孤独,也可能怕亲人担忧而压抑、不表达自己的情绪。







Then,


隔离观察人员

如何进行

心理防护?



调整认知


第一

      科学认识隔离观察期,进行合理归因。我们在医学隔离观察期间的自由感受到限制、稳定感减弱,但隔离观察期的设立是必要的、是正确的,是疫情防控的至关重要的环节。隔离既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第二

      接纳自己正处于隔离观察这一短暂而特殊的时期。自己曾接触过患者(含疑似患者),有感染和传播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因此医学隔离观察是必须的。只要顺利度过医学隔离观察期,就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状态。

第三

      相信“隔离人员不是隔离爱”。除了亲朋好友的关怀,社会上还有关心、支持我们的人。相信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的坚持和努力下,疫情终将被战胜,我们都会迎来一个美好的结局。

第四

     尝试转换视角,从多角度看待“隔离”。如:我们可以尝试去发现隔离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工作、学习停下来了,我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沟通。



调整行为




第一,严格做好测体温、勤洗手、通风、适度锻炼等事情,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健康的饮食,维持日常的兴趣爱好,也可适当增加一些活动,如唱歌、玩游戏等。如有发热、乏力、干咳或呼吸困难等明显症状,应及时戴好口罩或听从工作人员指挥到医院就医。同时,通知所有近期曾密切接触的人员注意观察自己症状。


第二,当在隔离观察期间遇到任何问题,可以向专业人员、亲朋好友、志愿者等寻求帮助。


第三,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跟亲友保持联系,互相鼓励和沟通。


第四,对那些因被隔离而暂停的工作或学习任务,可以在身体和心理状态尚可时,在当前的情境下尽可能地做一些事情,让自己行动起来。即使效率低一些,也没有关系,不要苛求自己。


第五,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情,保持爱的能力。不轻信谣言、不传播谣言;将自己在隔离观察期间的良好的行为方式分享给有需要的人,帮助他们共度难关。


第六,享受医学隔离观察给我们带来的“空闲”时光,去做一些自己之前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愉悦自己。试试把自己最想做的十件事情写在心愿卡上,每天完成一件事情。


第七,在不增加心理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专业帮助。如:在线阅读疫情防护相关医学书籍,听取疫情防控相关直播课程,拨打心理热线电话等(可以查阅今天第二篇推送)。




调整情绪





第一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观察自己的情绪。如:我们可以问自己“此时此刻,我是什么样的心情?担心?害怕?难过?还是愤怒?”。若我很担心,那我可以接着问自己“我在担心什么?”;若我很害怕,我可以问自己“我在害怕什么?”然后,我可以进一步问自己“如果让我用一首歌曲代表我现在的情绪,会是哪一首歌”。我们可以找到并聆听这首歌曲,甚至跟着旋律一起哼唱。


第二

接受自己有焦虑和恐惧等情绪。所有在隔离观察的人,都可能存在与我类似的情绪。这些情绪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不要否认和排斥它们。


第三

转移注意力,唤起积极情绪。疫情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特殊事件,隔离观察期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短暂阶段。我们可以尝试将注意力转移到疫情之外的事情,如看书、听音乐、看电影,或者想象自己曾经历过的一些开心(或温暖、感动、幸福)的事情,帮助自己唤起一些积极的情绪。


第四

通过想象放松、肌肉放松、呼吸放松等放松技术,帮助自己缓解情绪。如想象自己解除隔离观察后的第一天的生活状态,想象疫情过后的第一个小长假的游玩场景。


第五

学会倾诉和梳理情绪。可以向亲朋好友倾诉自己在隔离观察期的情绪,可以坚持写日记以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你也可以试着和自己说说心里话,梳理和缓解自己的情绪。还可以打心理咨询热线诉说心情,寻求心理专家的协助。(心理热线名单见第二篇推送)



特殊隔离观察人员的心理问题

与自我防护



家庭中有2个或更多成员共同被隔离时,虽然会产生一定的悲观情绪,但也能让家庭成员间相互取暖、相互帮助,共度难关。我们可以尝试如下方法。


第一,尊重家人的情绪,互相理解。

第二,帮助家庭成员找回生活的乐趣和目标,并且帮助他、鼓励他去完成。

第三,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设立一个家人一起参与的运动游戏,或者一起做家务等等。

第四,关心家人今天的感受,如:询问“今天你觉得怎么样?”“今天身体状况怎么样?”“今天是不是看了很多疫情的消息?”。






隔离家庭如何更好地度过隔离观察期?


儿童对疫情和隔离观察的认识和理解较为有限,配合程度可能不高,可能会要求去人多的场地游玩或不按要求佩戴口罩。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处于隔离观察期的孩子们。


第一,尽可能带给孩子安全感,这是帮助儿童的关键点。


第二,在孩子哭闹时,通过言语轻声安慰,或通过播放轻柔欢快的音乐等缓解孩子的情绪。


第三,多鼓励孩子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表达他们的想法,如让孩子将他们的担心、恐惧画下来,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作。


第四,给孩子观看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绘本、在线视频,让孩子知道现在正在发生的一切,让他们积极配合预防措施。







怎样帮助处于隔离观察期的儿童?



与居家隔离相比,住院隔离带来的心理不适更严重。我们对环境感到陌生,掌控感下降;肺炎预后的不明和空间的封闭隔离加剧我们的孤立无援感和恐惧感。故此时的心理自助更为艰难,也更为重要。除了上述常用的心理自助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帮助自己。


第一,迅速熟悉和适应病房的环境。

第二,多与医务人员沟通,与其形成良好的治疗联盟。

第三,尝试建议医务人员播放一些轻松愉悦的音乐,帮助自己和其他住院隔离人员缓解情绪。

第四,若自己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请立刻反映给病房医师,寻求专业的精神心理医师来帮助自己。







更易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住院隔离观察人员,该如何自我调整?









南方医科大学抗疫公益心理咨询专家热线



简介:为了帮助大家更科学、理性地应对疫情,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联合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联合会诊中心开通免费心理专家热线,由于疫情引起心理不适的人士可拨打热线电话进行免费心理咨询。提供服务的团队由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及广东省部分高校和医疗单位心理学及精神医学专业的教授/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及博士、博士后构成,多名专家有在欧美国家留学或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训练经历。


热线电话:020-62782134。

咨询时间:自2020年2月1日起

每天下午14:30-17:30

(抗疫期间)









如果在医学隔离观察期间觉得无法调整心理,请积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衷心感谢所有隔离观察人员为战胜疫情所做的贡献!



-END-




供稿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

撰稿:侯艳飞 钟若曦

专业审核:张小远  赵久波

美编:李佳欣,陈江涛

审核:陈晓光 林鹏






点击在看    

一起释放压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